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是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同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相比,略萨在中国读者中的知晓度要高出许多。上海译文出版社在2001年就与略萨的代理人谈妥了出版事宜。八年多来,上海译文已连续出版了略萨的四本小说,包括《给青年小说家的信》、《公羊的节日》、《城市与狗》和《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其中,《城市与狗》是略萨的首部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曾获得1962年简明丛书奖和1963年西班牙文学批评奖,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2009年末,人民文学出版社联手上海九久读书人公司开始引进出版略萨的作品,至今已推出了《绿房子》、《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莉娅姨妈和作家》三本著作。 然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在中国似乎有一个“叫好不叫座”的怪圈,略萨能否突破这一怪圈呢?对此,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认为:“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质量其实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销售情况有好有坏,但我们当初引进略萨的作品,完全没有考虑他是否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看重的是他作品的独特性,他的文学贡献,也就是说,我们看重的是这个作家的作品本身。当然,这样优秀的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实至名归,所以我们对略萨的作品是完全有信心的。”而上海九久读书人公司出版总监张陆武也表示:“我们之所以很早就关注略萨,是因为略萨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小说形式上的迷人技法、观点之间的交响、不作说明的歧义、不同的色彩和声调,以及一个狡黠的结构和严谨的风格所赋予故事的景色。”所以他们在2008年一举签下了略萨最有代表性的5部作品,从1965年获得首届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的《绿房子》(1972年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成为第二位得主),到极具争议甚而成为政府禁书的《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描述了惊世骇俗恋情的《胡利娅姨妈和作家》,以及将于今年年底推出的备受大江健三郎推崇的《酒吧长谈》,和新作《坏女孩的恶作剧》。 上海译文出版社新文本中心的编辑罗颖杰告诉记者:“略萨得奖后两天内我们已出版的略萨作品已全部发完,并且还有订单预订。可以说,出现了抢购的局面,现在已经供不应求。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是哪个发行员手快,哪个能抢到。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出当晚,我就接到了发行员的预订电话和短信。同时,卓越网上略萨的书也被一抢而光。”对于以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不受读者青睐的原因,罗颖杰也给出了答案:“其实,之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的作品之所以不畅销,是因为他们的很多作品不被大家熟知,也没有出版社将其引进,当其获奖后,出版社再去角逐版权出版就稍微滞后了,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而这次不同,略萨的作品已经出版,理所当然会热销。”据悉,译文社副社长赵武平在此次的法兰克福书展上也与有关代理人商谈了略萨新作品的版权问题。其实,在以上两个出版社出版略萨作品之前,略萨已与中国有了很深的渊源。略萨作品30年前开始被陆续译介入国内。1979年,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赵德明首次撰文介绍略萨。上世纪80年代,国内翻译了大批略萨作品。在人文社即将出版的《坏女孩的恶作剧》一书中,略萨给中国读者写了一封信,他在这封写于今年4月的信中说:“从来没想到我写的故事能到达如此遥远的地方,亦即从我儿时起似乎就构成我梦境中一部分的国家,也是我心目中非现实景物组成部分的国家,就如同我在历险故事中读到的那许多奇异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国家一样。现在我知道了,中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非常强大的国家。在她的众多的人口中,有一些读者与我共同分享我在我的小说中创作的那个神奇的世界,这对我花费了那么多时间、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写我的故事和长篇小说,是一种莫大的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