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首页 | 专题 | 连载 | 新闻 | 书评书摘 | 访谈 | E-book | 书城 | 组合查询
热点推荐

丹·布朗 郭敬明 多丽丝·莱辛 余秋雨 奥尔罕·帕慕克 村上春树 米兰·昆德拉 黎东方 钱文忠

您的位置:易文首页>>图书频道>>评介

多丽丝·莱辛的黑色笔记

2012-7-16 8:49:57 来源:晶报 作者:杨铭宇

    《祖母》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集,这位长寿的英国女作家创下获得这一奖项的最大年龄纪录。《祖母》这部近几年才完成的作品集,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莱辛的自我总结。

    如果熟悉多丽丝·莱辛的生平以及她的作品,很容易就能发现《祖母》的四个故事读起来都让人眼熟。同名作品《祖母》写一对单身母亲在让人艳羡的生活背后,分别与对方的儿子结下畸恋;《维多利亚与斯塔夫尼家》关注英国非洲裔移民在白人主导的社会艰苦且很难得到改变的生活;这都是莱辛以往作品如《又来了,爱情》、《金色笔记》、《风暴的余波》等常见且始终高度关注的话题。《爱之子》的重要故事场景和主人公詹姆斯的情感寄托所在地南非,位于莱辛曾经度过她艰辛的童年生活、且一生都保持同情支持的非洲大陆。唯一的非现实背景作品《原因》,则在一出戏剧感十足的寓言中,对充满理想化的政治制度作出深刻反思。莱辛曾经是积极的左派人士,探讨社会制度一向是她喜欢的写作题材,而著名的“猫系列”、“太空小说系列”都是以寓言、童话或者科幻形式完成,且大受好评。

    从这个角度讲,莱辛能在短篇小说的篇幅里,极其精干地对自己擅长的题材作新的演绎,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更让人称道的是,你能在每个短篇读出莱辛对人的命运、对社会政治制度、对种族关系、对女性权利、对爱情的思考,而且这样的思考绝不独立于任一个个体之外,环环相扣。

    比如《祖母》中思索最深的当然是母与子之间的畸形爱情,莱辛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指向现代社会夫妻关系中的任一方个体都会怀有的、对必须长久担负家庭责任的恐慌,和在情感趋于平淡时的精神躁动和身体出轨,进而表达对单亲家庭环境下孩子的身体成长和心灵成熟的忧虑。

    《维多利亚与斯塔夫尼家》主要描述英国少数族裔、非洲后裔、移民后裔因为社会地位几乎得不到改善而导致的艰苦生活。几位主人公里,爱德华是莱辛揭露中产阶级虚伪的对象,托马斯表现了现代社会年轻人身上普遍的责任感缺失,莱昂纳尔和杰茜这对夫妻是英国社会中上阶层矛盾的一面镜子:在中产阶级的开明背后,是对中下阶层应有权利的忽视和对他们命运有意无意的控制。莱辛在《原因》中批判乌托邦式政治体制的理想化和知识分子阶层的软弱,可这一切的根源,莱辛认为正在于人这种动物就是愚蠢的,他们不会主动寻求变革,因为他们没有勇气,或者说,因为他们太文明。

    莱辛在第四篇作品《爱之子》的最后,借詹姆斯之口说“我过的不是我自己真正的生活。我不应该像这样活下去”,随后又有一段陈述:“这种不满,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说,从对命运或上帝的要求,从理性到荒谬,什么都可以有”。每个人都会对命运有自己的判断,或庆幸或自哀,或满意或憎恶,只是每个个体都有自己或被动或主动的应对方式。细细推究,四个短篇的主人公,在面对作者布下的黑色迷雾时,都希望能主导自己前进的方向,而且我们觉得主人公都已经努力地去抗争、去争取了。但莱辛在这一切背后隐藏的,却是一种让人害怕的态度:那边很凉快,你们去那边歇着吧。她描述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的观察和思考,但对人、对命运的态度,始终还是悲观的“被选择论”,因为可能在她看来,人都是社会关系网上微不足道的小颗粒,微微的震颤,就可能摧毁一切。

http://www.ewen.cc

     我要发言   



|公司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沪)字001号

沪ICP证020698

版权所有: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  
2001--2008  ver 3.00